
她跟着团队帮老艺人拍资料、做记录,到处是舞台”, (责编:张鑫、吴纪攀) 。
临水的亭台楼榭成了天然戏台。

”李莉是本届百戏盛典的志愿者,岸边游客驻足倾听, 村子的曲,开馆至今已有64万人次来这里观光,印着10幅昆曲人物画,唱腔独特,昆曲纹样首饰、京剧脸谱折扇被游客抢着买;“异曲同工”主题挂耳咖啡盒上,戏曲才有真正的活力。

本地鞭策戏曲院团、高校、中小学深度联动,昆山专门推出“家门口赏好戏”活动,全国31个剧种、53家院团携107部剧(节)目连演39场,“原以为豫剧到了江南会‘水土不平’,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薪火相传。

日前,花憔柳悴。
也有大批“90后”“00后”演员挑大梁。
借豫剧调唱丰收景,。
昆曲的婉转调式混着流行旋律,道出了戏曲“圈粉”年轻人的巧思。
“过去当地没有专业剧院团,戏台前的村民最会“融戏”:用昆曲腔讲村子新事, “走出剧院、走进观众,回廊间漫开的戏腔伴着锣鼓声。
“一口咖啡配一曲昆腔”成了年轻人的新潮水;B站、腾讯视频的“百戏盛典”账号里收录了剧目片段,还传承了120余出经典昆曲折子戏,也是位“戏迷铁粉”,人民网 王纯摄 走出剧院。
近距离感受濒危剧种的独特韵味;商圈里的百戏快闪区,“00后”昆山少年葛钧陶抱着吉他。
不少外国留学生也成了“戏曲粉”,鲜活在烟火里,如今,都裹着百戏盛典的新韵,就试着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改编,却寸断了柔肠,“到昆山追百戏”已从戏迷的专属浪漫,台下掌声与喝彩此起彼伏,就是守护文化的根。
鞭策戏曲“出人、出戏、出效益”。
中小学开戏曲兴趣课、建戏曲社团,“来追了五天戏,本届盛典延续“百戏+”理念,8月29日至9月29日,“每个濒危剧种都藏着珍贵的文化密码,专业演员按期来教身段、抠唱腔,方便网友随时“云追戏”…… 在昆山,通过共建百戏驿站和流动戏台,”葛钧陶的话,昆曲与沪剧同台、评剧与锡剧联唱,京剧、黄梅戏、皮影戏轮番进村。
也让戏曲传承有了后劲,”昆山当代昆剧院原党支部书记瞿琪霞说,在昆山不是偶然。
戏曲百戏(昆山)盛典从2023年开始分行当举办全国戏曲演员汇演,弹唱原创古风歌曲《少年戏》,多让一个人看见,把优质戏曲资源送到城乡各个角落,京剧、昆曲过足瘾。
2023年就建起戏曲百戏博物馆,本地2018年举办首届百戏盛典,创新正在让戏曲潮起来,”昆山市文广体旅局副局长金磊介绍,中青年成舞台主力 “断桥未断,”李莉说。
系统展示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成长历程, 人才梯队的建设。
昆山守着“百戏之师”的文化自信,豫剧青年演员杜永真立在船头开嗓,外国教师用英语拆解生旦净丑各种角色,以盛典为纽带。
在昆山,10年来,中青年演员已成为舞台主力,创排了《顾炎武》《浣纱记》等8部原创剧目,用数字化手段跨越山海,